2017年,玉门市高度重视残疾人保障与救助工作,积极制定落实惠及残疾人的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提升了残疾人的保障力度与水平。
一是加大保障和救助力度。把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积极稳妥做好救助工作,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导致残疾人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城乡困难残疾人每人给予1100-1600元的应急性、过渡性生活救助。对符合条件享受低保的1638名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市政府配套资金65.3万元,对1101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550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做到按季度及时足额发放。从第四季度起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特困残疾人生活补贴从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1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30元。同时落实残疾人居家托养和集中托养相结合措施,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创新社会管理,为城镇127名60岁以上和34名60岁以下重度残疾人纳入管理平台,由专业服务公司开展家庭保洁、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家政服务。
二是全面落实缴费补贴政策。对1702名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条件的残疾人和967名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政府代缴,对1135名三级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部分,市财政代缴50%。提高残疾老人生活补贴标准,为509名60—79岁享受低保的城乡残疾老人提高生活补助标准。严格落实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了报销范围。残疾人住院报销比例按规定上浮,农村一、二级残疾人和一户多残,无经济收入、无生活来源的贫困残疾人,住院起付线降低20%,补偿比例提高10%。
三是实施精准脱贫“百千万”行动。为残疾人文化产业企业,2家托养机构、2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5个盲人按摩机构、娄建军等6名大学生创业、刘敏等56名“零就业”残疾人家庭、55名智力精神残疾人申请发放爱心定位卡,发放补贴资金81.44万元。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全面部署“脱贫攻坚大走访回头看”行动,市、乡、村和包挂部门党员干部与贫困残疾人建立“结对”帮扶,使残疾人家庭在因病致困、因病致贫、创业致富、子女就学等方面得到有效帮助。鼓励和扶持玉门石油中等专业学校、玉门志远培育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打造为残疾人就业扶贫培训基地,带动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脱贫。
四是积极推进残疾学生教育。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发展规划,落实“两免一补”和在校学生助学补贴政策,62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到酒泉特殊教育学校就学。组织教师志愿者“送教上门”,为15名失学的重度残疾儿童建立“一人一案”助学措施。为20名残疾家庭子女发放教育救助金,帮助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稳定就学。